详细内容
读《知行合一要落地》有感 | 小行动 大未来——胡辉
近几年老板不辞辛苦地指引我们在“心”的领域不断探索与前行,以至我们没有“贪、嗔、痴”世界中迷失自我,从诵读《金刚经》到修习《圆桌》,从现场聆听阿噶巴仁波切上师“禅修”到曾伟教授上门传授《大学》,还有翻越雪峰山系的“行禅”,以及无数次茶桌前的开导与启示!其实在我们的世界里早以把老板当成了“上师”,您的每一次会议就是一次“法会”,您每一句对话即是一次“开悟”的启示,您每一次批评都是一次直击心灵“觉醒”的机会。感恩您我们的老板“汤锅”, 正是您的这些无数小行动,指引着我们,让我们看到佳惠的大未来,自己的大未来! “知行合一”,准确的讲应该是“知行一念”。也就是说,知和行是一个念头。知是未发动的行,行是已实现的知。知行是一体的,看到一个东西是知,喜欢这个东西是行,管理的最高境界是让下属自发地去做,它是自觉、自发、自行。对这句话对我的启示很大,关于这一点我是这样理解的。 感知“我”的存在!“我”是无处不在的,只是我们大部份时间没有感觉到而以,佛陀说“一呼一吸,九九八一念”。我喜欢举开车的例子,开车时电话响了,这时谁在开车,谁在打电话呢?同时另一部车毫无预告在斜插在你的车前面,你下意识的直踩刹车,心中顿时生起怒火,随口骂了一句,在这一瞬间,又是谁在开车,谁在打电话,谁在发怒,谁又在发声骂人呢?我们思考下,最终我们会说这些者是“我”,但是我们再进一步细想它们分别是哪个“我”呢?我们就很难一时回答出。其实我们内心有一个强大的后台系统,佛陀让我们通过“行禅”“坐禅”来专注呼吸和当下,曾伟教授告诉“致良知”真正含义,通过这些“法门”练习,让自己的心静下,安下来,觉察我们内心那个强大的后台系统,便是我所理解的正道。曾教授如是说:“静就是努力克服自己私欲的阶段”。 用千万次正念代替自己私念。正念的修行是重要的,但几十年,我们处在一个强大的社会文化基因影响下,没高人引导,更没系统修行,做不到“明明德”,更不用说以“本我”,“无我”状态处世。如果有人问“活佛”是怎么形成的,许多人会回答“转世”过来的,其实我现在更相信是训练出来的,这是上师阿噶巴仁波切的故事让我感知到的,从5岁到18岁放弃所有,一心修行。 佛陀告诉我们一个方法,只要呼吸就能修行,专注自己的呼吸,便能把自己拉回当下,觉察自己呼吸,感知自己,感知自己身边所有生命与非生命,便能觉察到万物一体,慈悲与爱也就油然而生。正念的种子便开始发芽,千万次训练后,正念的种子便能在你内心成为森林。这时候我们会发自身的变化,你会感知到“风的存在,阳光的存在,你会感知到每一天是多么的美好”,你会站在“领导的领导角度考虑问题”,“你不怕别人指出你的问题”,“你会更爱你同事你的老板、你的家人”,“你也更加珍惜生命更加珍惜每一秒”,“你不会太在意竞争对手怎么做”。 对待工作你突然找到方法,只要用“心”,还原现场的每个人每个动作每个细节,专注的去改变,你的内心不在说“这是系统的原因,这是多方造成的,这个事做起来太难,根本不可能解决”,因为现在的你内心不是用一天,一个月去解决这个问题,而是用一年,两年,甚至一生去解决。你专注在问题上,不会专注解决上! 提高团队的“知”。曾伟教授说:想让一个人有行的愿望,要人知入手,这是最好的切入点。首先是要意识到自己必须改变(致良知,明明德,因为你的改变,便是团队改变的一个正比的变量,如果你是一个管理者,这个正比变量就越大,这是提高团队“知”的首要条件。其次,整个团队要在行为有“学习的”动作,即是“知”,可以是会议,可以是培训,也可以共同解决一个非常难的问题,更可以一起习读实用的管理实操,总之花时间多维度的提高每一位员工的“知”的维度,就会发现不久将来,在行上越来越顺畅与专业。 《知行合地要落地》是一本可以反复阅读与思考的书,相信每次都会有更深的启示与指引,感谢老板!